次非斩蛟
《吕氏春秋》〔先秦〕
荆有次非者,得宝剑于干遂。还反涉江,至于中流,有两蛟夹绕其船。次非谓舟人曰:“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?”船人曰:“未之见也。”次非攘臂祛衣,拔宝剑曰:“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。弃剑以全众,余奚爱焉?”于是赴江刺蛟,杀之而复上船。舟中之人皆得活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。他在吴国得到宝剑。在返回楚国的渡江途中,到了江中央,有两条蛟龙左右围绕着他们的船。次非问船工:“你曾见过被两条蛟龙缠绕住的船上的人有活下来的吗?”船工回答:“我没有看见过。”次非伸出胳膊撩起衣服,拔出宝剑,说:“它们只不过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!如果我舍弃宝剑能保全众人的生命,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宝剑呢!”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,跟恶蛟拼死搏斗,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。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。
注释
蛟:传说中龙一类的动物,能发大水。
荆:古代楚国的别称。
于:在。
干遂:吴国地名;吴国当时生产名剑
冯妇搏虎
《孟子》〔先秦〕
齐饥。陈臻曰:“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,殆不可复。”
孟子曰:“是为冯妇也。晋人有冯妇者,善搏虎,卒为善士。则之野,有众逐虎。虎负嵎,莫之敢撄。望见冯妇,趋而迎之。冯妇攘臂下车。众皆悦之,其为士者笑之。”
鹤鸣
诗经·小雅·鸿雁之什〔先秦〕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。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萚。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鱼在于渚,或潜在渊。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榖。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昔齐攻鲁求其岑鼎
左丘明〔先秦〕
昔齐攻鲁,求其岑鼎。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。齐侯不信,曰:“若柳季云是,则请受之。”鲁欲使柳季。柳季曰:“君以鼎为国,信者亦臣之国,今欲破臣之国,全君之国,臣所难也。”鲁侯乃献岑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