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乡子·飞絮晚悠飏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飞絮晚悠飏,斜日波纹映画梁。刺绣女儿楼上立,柔肠。爱看晴丝百尺长。
风定却闻香。吹落残红在绣床。休堕玉钗惊比翼,双双。共唼苹花绿满塘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柳絮在暮色中飘扬,水波中倒映着夕阳,光影投射到画梁之上。刺绣的女子伫立楼上,柔肠百转,她最爱看那柳丝绵长,一如自己的情思。
风停了,忽然闻到淡淡的芬芳,原来是方才的风将落花吹到了绣床上。不要把玉钗掉进池水里惊起鸳鸯,鸳鸯多么恩爱,在开满萍的水面上成双嬉戏。
注释
南乡子:词牌名,双调五十六字,上下片各四平韵,一韵到底。
悠飏:飘忽不定貌,飘扬,飞扬。
画梁:有彩绘装饰的屋梁。
刺绣:用彩线在纺织品上绣出图画。
柔肠:温柔的心肠,多指女子缠绵的情意。
晴丝:虫类所吐的、在空中飘荡的游丝。
创作背景
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,从词的内容看,可能是为一位江南女子而作,也可能作于其亡妻未嫁之时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龙建春著.人间何处问多情 《纳兰词》“情”解.贵州人民出版社.2010.06.第4页
2、
(清)纳兰性德著.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纳兰词 (上册).北京燕山出版社.2001年11月第1版.第46页
简析
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。词的上片先是摹绘时景,夕阳之下柳絮分飞,池水映照着画梁摹。然后,将女主人公“刺绣女儿”推出来,犹如一幅特写的画面。紧接再刻画出她的情态,透露出她春日迟迟,春怀寂寂的形貌。词的下片以景起,进一步描绘主人公心中的孤寂,而后用小心“休堕玉钗”的细节和怕“惊比翼”的心理,反衬出她的怀春的情意,全词由浅入深,将少女怀春的形象描绘地鲜活灵动,美妙传神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359篇诗文 1277条名句
海国记(节选)
佚名〔清代〕
嘉庆四年,岁在己未,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。世子尚哲先七年卒,世孙尚温表请袭封。中朝怀柔远藩,锡以恩命,临轩召对,特简儒臣。
于是,赵介山先生,名文楷,太湖人,官翰林院修撰,充正使;李合叔先生,名鼎元,绵州人,官内阁中书,副焉。介山驰书约余偕行,余以高堂垂老,惮于远游。继思游幕二十年,遍窥两戒,然而尚囿方隅之见,未观域外,更历纓溟之胜,庶广异闻。禀商吾父,允以随往。从客凡五人:王君文诰,秦君元钧,缪君颂,杨君华才,其一即余也。
五年五月朔日,随荡节以行,祥飙送风,神鱼扶舳,计六昼夜,径达所届。
凡所目击,成登掌录。志山水之丽崎,记物产之瑰怪,载官司之典章,嘉士女之风节。文不矜奇,事皆记实。自惭谫陋,甘饴测海之嗤;要堪传言,或胜凿空之说云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