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田父遗产

《走进文言文》〔近现代〕

  昔有一田父,自幼孤寒,而立之年乃有家室。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躬养子女,赈穷济贫。年八旬而卧床不起,弥留之际呼儿孙于床前,曰:“吾行将就木,无有金银遗尔,唯有两物可为纪念。”遂指木椟,命长儿启之。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,皆愕然。田父曰:“锄者,冀尔等一生勤劳;布衣者,愿若终身俭朴。”言讫而亡。儿孙遂永志其志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从前有一个农夫,幼时失去了父母,生活贫穷,直到三十岁才成家。他每天日出的时候就去耕作,天黑的时候才回来休息,亲自抚养子女,并且拿出钱财救济那些生活贫穷潦倒的人。农夫八十岁时,因病躺在床上无法起来,临死之前,他把儿子及孙子叫来床前,说:“我不久将死去,没有金银财宝遗留给你们,只有两件东西可以作为纪念。”于是手指一个木盒,叫大儿子去打开它。大家只见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衣罢了,都觉得很惊奇。农夫说:“锄头,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辛勤劳作;布制的衣服,是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勤俭朴素。”说完这些话,农夫就死了。儿孙们于是永远谨记他的心愿。

注释
昔:从前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农夫一生勤劳朴素,不仅在生活上亲自抚养子女,还乐于救济穷人。在临终前,他没有给儿孙留下金银财宝,而是留下了一把锄头和一件布衣,希望他们一生都能辛勤劳作、勤俭朴素。儿孙们深受触动,永远铭记并遵循他的遗愿。文章通过农夫的言行,传达了勤劳和俭朴的重要性,以及长辈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良好家风的传承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点绛唇·高峡流云

王国维 王国维〔近现代〕

高峡流云,人随飞鸟穿云去。数峰着雨。相对青无语。
岭上金光,岭下苍烟沍。人间曙。疏林平楚。历历来时路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

章太炎〔近现代〕

  以中国幅员之大,历年之久,不读史书及诸地志,何能知其梗概?且历史非第账籍比也,鉴往以知来,援古以证今,此如弈者观谱,旧谱既熟,新局自创。天下事变虽繁,而吾人处之裕如,盖应付之法,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。史之有益于吾人如此,今乃鄙夷至不屑道,于是国事日棘,而应之者几无不露其捉襟见肘之窘焉。

  从古迄今,事变至赜,处之者有经有权,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,此读史之益也。盖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,智识高则横逆之来无所惴缩。故读史须贯穿一事之本末,细审其症结所在。前因后果,了然胸中。而一代之典章制度,亦须熟谙而详识之。

  传有之曰:皮之不存,毛将焉傅?史在各种学问中,可喻之为皮板。羔裘豹饰者,爱毛而不爱皮板。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?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,科学哲理,卓越绝伦,弘大之佛教,诞生于是,几何之学,亦由印度传至希腊。医学至刳肠剔胃,行所无事,其文化可称极高,而无历史以记载,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。

 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,舍注意读史外,其道奚由?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蝶恋花·窈窕燕姬年十五

王国维 王国维〔近现代〕

窈窕燕姬年十五,惯曳长裾,不作纤纤步。众里嫣然通一顾,人间颜色如尘土。
一树亭亭花乍吐,除却天然,欲赠浑无语。当面吴娘夸善舞,可怜总被腰肢误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